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经过层层筛选,由我院方涛、徐艳飞、王鑫、赵心熠、李应胜、黄呈棋等人参与的团队项目——零碳催化——开创煤化工行业“碳中和”新时代,成功脱颖而出,荣获“挑战杯”湖北省金奖。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清洁燃料和石化产品的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油气补的新途径,是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零碳催化”项目以FeMn@Si-c催化剂为核心,通过减少催化过程中的碳排放,致力于开创我国煤化工行业“碳中和”新时代。FeMn@Si-c催化剂可以高效降低费-托(F-T)合成反应过程中副反应物二氧化碳、甲烷等单碳分子的排放,将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总选择性抑制到22.5%以下;同时极大幅度增高了合成气制烯烃的产率,在一氧化碳转化率为56.1%时,烯烃的产率可达36.6%。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团队队长方涛,请他来与我们分享科创竞赛的先进经验。
采访者:首先恭喜零碳催化团队获得了挑战杯湖北省金奖的好成绩,作为队长您认为此次获奖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受访者:我觉得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徐艳飞学长发表的一篇Science,作为世界领先的一个技术成果,是我们项目的核心技术背景。我们团队对此进行了商业化的分析之后,进一步证明了它在整个煤化工行业中都是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准的。专家评委一看,这个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好,就更愿意给我们以更高的评价。此外,团队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的成功少不了团队每个人的努力付出,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是顶住了学业与考试的压力、合理地规划时间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从而在一轮轮筛选中不断地打磨,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份成果。
采访者:请问团队在之前的比赛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受访者:我觉得困难还是比较多的。首先是经验不足的问题,因为我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比赛,略显生疏,但好在有评委老师的和学院老师的指导,并且团队内部专业比较多样化,通过专业优势互补,填补了我们理工科学生经济与设计领域的不足;而面对商业化这个最大的难题时,我们也是通过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最终得以解决。
采访者:请问您是如何把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队员们团结起来的呢?
受访者:我觉得团队管理有一个模式,有的管理比较严格,但我们的团队更偏向于积极沟通,互相理解。我们团队是十个人左右,人数不算太多,我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个人的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优势等等,然后在团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事务安排。我们团队不仅仅为了比赛,更是一个认识每同学,打好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就像朋友一样,和合作伙伴一样,互帮互助。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内部比较团结。
采访者:最后请学长为未来参加这样的科创竞赛的同学提一些建议或寄语。
受访者:我认为这样的比赛很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这虽然是创新创业比赛,但它不是让我们真是得去创业,而是在比赛过程中锻炼我们的创新创业的思维,用科研成果解决社会问题,是对思维和能力的综合锻炼,尤其作为项目负责人,团队管理,路演,ppt制作,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学校给了我们这样的平台,我们应该去积极参加。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希望大家能踊跃尝试去发现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和优势。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学有很多机会,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尝试未曾涉足的领域,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