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本科生在线

部分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情况通报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xyq 来源: 时间:2008-11-09 访问量:

目录:

2007年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厦门召开会议

全国高校能源动力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

2007年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8月16日在西安理工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吴澄院士,副主任委员申功璋、田作华、薛安克、韩九强以及教指委委员共计33人。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教授、有关教指委联络员出席了会议。

吴澄院士致开幕词,指出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吴爱华同志作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报告。

根据会议议程,全体与会者听取了申功璋教授 “关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06-2010)若干问题”报告,课题组组长田作华教授“自动化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制定思路与计划”报告及高教司理工处7月19日会议精神,吴晓蓓教授“自动化专业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报告,韩九强教授“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思路与计划”报告,以及王雄教授“教指委其他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对上述报告和汇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取得如下共识:

(1)全体与会者认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一定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分委员会一定要认真参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专业教指委组织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本项工作仍由申功璋教授负责。

(2)要认真做好新一轮“自动化专业指导性规范研制”工作,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是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研制专业规范要研究本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不同层次的学校在这个最低要求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要求。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应遵循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以下原则:

①要遵循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没有规范,不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统得过死,又不利于各校办出特色和多样化人才培养。

②要循序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对专业设置或专业口径不合理的专业,要先研究专业调整,再研制专业规范。

③要遵循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尽量降低学时学分,最好能够提出一个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留出空间,给高校教学改革留出空间。

④要遵循核心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标准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标准过高不利于分类指导。

本项工作仍然由田作华教授和薛安克教授负责。

(3)要认真做好自动化专业质量评估标准的制订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大家认为,专业评估的重点应该是与专业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内容上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有所区别,内容和侧重点应该不同,二者应形成良好的互补。专业评估重点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定位,主要包括:总体目标、专业类型、层次、人才类型以及服务面向等的定位。二是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专业定位相匹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方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三是师资队伍,与专业定位、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四是教学条件。主要是实验室建设,规模、设备、开放以及实验内容等,另外,选用的教材也是教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五是毕业生。所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就业面向、就业层次等,还应包括社会对学生的反映。

本项工作仍由吴晓蓓教授负责。

(4)进一步开展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会议认为,要加快对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及其知识内容的立项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工程应用型教材编写与出版规划。本项工作由韩九强教授负责,并邀请萧德云教授担任教材委员会的副主任。

(5)要继续组织好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邀请赛,继续组织并指导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示范实验室建设。为推进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届分教指委与飞思卡尔公司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要力争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十大赛事之一。要做好“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示范性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交流,推进该项示范性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本项工作主要由王雄教授负责。

(6)继续组织师资培训和信息交流等工作。组织本专业精品课的推荐和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的培训,加强国家级精品课的信息交流。

作为本次工作会议重要内容之一,全体委员参加了由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校工业自动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一起主办的“200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自动化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代表。《200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共录用了187篇内容丰富的论文。

年会上,吴爱华副处长做了 “高等理工教育的继承与创新”的报告、吴澄院士做了“积极探讨并推动自动化专业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报告、柴天佑院士做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的报告、李伯虎院士做了“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努力建设北航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孙建京教授做了“应用型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晓华教授做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与教材建设中的几点经验”的报告、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张雅林做了“加强创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原动力”的报告。大会报告后,分五个分会场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宣读论文。会议评选出了优秀论文。

在闭幕式会议上,吴澄院士为大会做了总结报告,内容要点如下:

(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自动化人才是自动化专业最主要的历史责任。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科研和教育的最好时期,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处在这么一个好的时期,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自动化人才上,把我们的专业教学改革搞好。至于与国际接轨问题,我们要用积极态度去对待,把它变成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好事。

(2)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也是存在的。中国学生“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而西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好”。两种“三好”的不同,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缺陷。为什么要提开阔思路呢?我们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金字塔”式的。我们可能要从培养人才的全面角度,从系统角度来加深我们专业的教学改革。

(3)自动化专业定位问题。定位问题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学校要发展,总要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定位问题首先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并不完全局限于研究水平如何,而是看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贡献如何。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作为全局性的宏观管理、指导措施,分类指导办专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按“类”来制定雷同的培养模式,关键是如何“因材施教”?所谓“研究主导型”专业,也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学术性”人才,“应用技术主导型”也并不是要所有学生忽视理论只搞应用。差别是比例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不同。

(4)“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完全学分制。教学相长。但从培养人的角度说,应该以学生为本,是培养人,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要围绕学生需要来进行。我们与西方大学的重要差距之一是在培养环节上,雷同出不了创新性人才。

(5)工程应用型教材出版问题。教材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教材的编写出版能做到有序。市场开始无序,但随着品牌教材的出现,逐渐走向有序。我们准备出一套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与已经或将要出版的53种教材互补。我们希望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从事教学,了解需求的有经验的老师参加到教材编写中来。各个学校可以编写满足行业或特定需要的特色教材。

(6)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是这次会议大家关心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工程的教学、基于综合性问题的教学是成功的,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效果。智能汽车大赛的着眼点不只是结果,而是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希望更多的学校参加进来。(清华大学 王雄)

来源:《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7年12期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厦门召开会议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会议于2007年10月11—14日在厦门市集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集美大学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包括现任的热工基础课程教指委委员和部分前任教指委委员,会议还邀请了承担“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学校教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单位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研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能源动力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展;介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总体情况;研讨热工基础课程建设,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提高能源动力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经验交流;热工课程教材建设和出版交流;与前任教指委委员座谈能源动力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

会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王补宣教授作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热工基础课程人才培养”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与会代表就这一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热工基础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授作了“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发展沿革简介”和“精品教材建设”的报告。与会代表对新出版的一些精品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和修订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对今后热工基础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充分研讨。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张欣欣主任作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及进程”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实施“质量工程”的目标,并对当前热工基础课程“质量工程”建设内容和进程进行了介绍。通过讨论,会议明确了热工基础课程“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预期目标。

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介绍了热工课程建设的一些体会。她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出发,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热工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并和与会代表交流了该校在“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体会。

清华大学姜培学教授就该校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热力学”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与会议代表进行了交流,介绍了“工程热力学”课程相关课件建设、多媒体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成绩考核改革等方面的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于帆教授和冯妍卉副教授分别作了“关于传热学综合性创新设计型实验”和“传热传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报告,介绍了在“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双语教学、开展相关教材建设和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会议一致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使学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会议回顾了“十五”期间在热工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相关出版社介绍了“十一五”期间热工基础课程教材的出版规划和有关措施。与会代表对进一步搞好能源动力学科的教材建设,特别是精品教材出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期间,新老教指委委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前任教指委委员回顾了过去几届热工基础课程分委员会的工作,并对今后“质量工程”的实施、推进热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北京科技大学 夏德宏)

来源:《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8年1期

全国高校能源动力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

2007年7月28日至8月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在吉林市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能源动力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会议由东北电力大学承办,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主任委员兼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岑可法院士、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兼热工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欣欣教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来自67所高校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东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赵淑华、吉林市委秘书长邹铁军、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维杰到会祝贺。

根据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主任委员岑可法院士和副主任委员张欣欣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大会报告。东北电力大学李少华副校长介绍了东北电力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办学特色。清华大学姚强教授作了题为“发挥学科优势、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报告,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陈炯副书记作了“关于组织全国大学生能源科技创新大赛”的报告。

会议就切实提高能源动力学科教学质量形成了以下共识:

(1)当前,我国能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培养大量能源应用领域创新型人才、促进能源动力学科的发展是实现上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家应努力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思维、创新的工作思维、创新的研究思维。要善于用启发式教育思想来引导学生,激发并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要重视科研成果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转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为国家能源事业服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也必须结合国家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2)为研究能源动力学科专业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修改专业规范,提高专业规范建设水平,按照教指委的工作安排,已成立了4个专业方向小组,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各成员学校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性规范”进行补充和修改,组织和领导小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中心开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评估研究,并形成书面修订稿提交给教指委下次会议讨论。委员们认为,“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各有特色,应研究是否有可能合并简化,以提高管理效率。

(3)能源动力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议责成秘书处进一步了解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目的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顺应人才培养国际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根据人才培养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需求,组织人力和物力,征求各校的反馈意见,启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委员们认为,认证标准既要最大可能地表现出能源动力学科的共性,又要给各个学校发展自身特色留有充分的空间。

(4)委员们认为,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配合国家实施的“节能减排”战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国开展高校绿色能源与节能竞赛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会议要求教指委尽快筹备大赛组委会,最终形成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多个层次参与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赛事,并且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参赛获奖者的认可和政策支持,为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贡献力量。组委会应加紧制定有关竞赛章程,上报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会议同时委托浙江大学承办2008年第一届全国竞赛。

(5)会议决定,昆明理工大学承办2008年教指委会议,具体时间由秘书处与昆明理工大学商定。(浙江大学 胡亚才)

来源:《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