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记者:何荣杰、唐朝 图片:李佳敏、唐朝)为亲身体会基层脱贫攻坚战,深刻体会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福祉,更好了解大学毕业生在乡镇基层工作情况,7月17日,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一行10人赴广西北海市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考察。
走进璋嘉村,了解脱贫攻坚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合浦县曲樟乡贫困村--璋嘉村。曲樟乡乡长李建龙、驻曲樟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成分别为实践队介绍了璋嘉村当前的村情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在深入璋嘉村实地走访时,实践队看到曲樟乡璋嘉村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浓厚的客家特色民俗文化底蕴,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保存着原始的乡村风貌,具有很大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
杜镇长和王主任带领同学参观客家土围墙
在走访中发现进入璋嘉村的山间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成为制约璋嘉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璋嘉村小学座谈时了解到,虽然该贫困村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生活不便,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北海市委组织部为曲樟乡、璋嘉村派出了最强的脱贫攻坚人才队伍,乡长李建龙、扶贫分队长刘成、璋嘉村第一书记呼泽亮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重点高校定向选调生,曲樟乡人才队伍的配备在北海30个乡镇中仅此一例,充分体现了组织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展现了北海市在选派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成长的力度。李建龙乡长告诉实践队,曲樟乡和璋嘉村干部正在积极开展道路建设,全力打破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充分利用客家土围城和爱国名将陈铭枢故居等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曲樟乡1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杜镇长和王主任带领同学参观陈铭枢故居
正如李建龙乡长所说:“要使乡村旅游发展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裕起来,不是短时间内的事情,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更需要一批批的扶贫工作者和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接力奋斗。”
走访山寮村,调研产业扶贫成效
7月18日下午,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来到了合浦县沙田镇山寮村。村支书沈浩春介绍山寮村是北海市2016年第一批脱贫摘帽的村,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2016年获得自治区级五星级党组织,是合浦县获得荣誉最多的村党组织之一。山寮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党的建设做得好,村“两委”干部团结奋进,驻村扶贫工作队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得益于沙田镇党委政府、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山寮村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全村党员为山寮村的发展出谋献策,特别是每年都能够发动外出经商致富的乡贤回乡支援村中建设。当前,山寮村乡村道路、村中路灯等基础设施完善,村委条件设施完善,党群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是各级党委政府、群众十分认可的一个先进党支部。
在深入了解山寮村党支部的建设发展后,实践队在沙田镇党委书记周正洪的带领下深入山寮村扶贫产业基地--合浦县天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参观,在产业基地,看到一排排从台湾引进的新品种--红皮芭蕉傲然挺立。据周书记介绍,该600亩基地是一期工程,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村民手中丢荒的小块土地整合成大块连片的土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务工,获得双重收入,第二期近100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车间正在积极谋划推进。2016年成立的山寮村二加一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合浦县天鹰农业开发公司合作,实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投入扶贫资金27.1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天鹰公司每年支付山寮村1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支付贫困户2.565万元作为固定分红,实现了公司、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共赢。
周书记带领同学参观红皮香蕉种植基地
最后,实践队来到了山寮村2016年脱贫户沈存远的家中,根据驻村第一书记熊挺介绍,沈存远在2016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家仍住着几间破旧泥房,家中尚有2个在校大学生在读,全家收入紧靠夫妻二人经营村中小卖部和搬运水泥,三年来,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沈存远2个儿子顺利毕业,在其他几个子女的资助下,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家中3层楼房也基本建成,预计不久就能入住新居,2017年沈存远也被评为山寮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典型。
杜镇长带领同学走访脱贫户
深入交流座谈,感悟青年干部实干担当精神
一天的实践调研,实践队走访了曲樟乡、沙田镇的2个贫困村,在这2个乡镇中,共有6位985高校的定向选调生在此奋斗。近年来,北海市大力实施人才计划,在组织的号召和培养下,北海市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主动来到基层参与到艰苦的扶贫工作当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基层工作当作自己的“第二所大学”,在基层学习、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成长。
同学们与杜镇长,熊书记,沈支书开展交流座谈活动
通过这次基层调研,调研队的在校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无论身处何地、身处何时都要把个人追求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劳动人民的勤劳奋斗,还需要热血青年的担当奉献。在党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志士将积极扎根基层,融入基层,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去干出一番事业,不负韶光,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