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记者:毛铭冉)在东湖湖滨、珞珈山麓,有一个对学生工作游刃有余的人,有一个每年成绩都名列专业前茅的人,有一个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带领团队取得荣耀的人。他,就是现动机院毕委会副主任、大一新生助理班主任——王洪涛。
自强为脊骨
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曾说:“大抵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他来自河南省商水县的一个偏僻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已年近花甲,作为家中唯一的希望,他没有因为逆境堕落,而是挺起脊梁,渐渐学会成熟长大。
在校期间,他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学生工作服务同学并勤工俭学,希望以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靠打工、兼职、家教、校园代理赚的钱和凭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奖学金维持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除刚开学时父母七拼八凑交的学费外,自己之后从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人生拥有了自强的精神,人便拥有了在残酷现实中拼搏的无穷力量;人生拥有了自强的精神,人便拥有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信念。大学四年以来,他一直在各方面奋发图强,不满足于现状,不碌碌无为,积极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
好学当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果你不珍惜学习的时光,只想着吃喝玩乐,那么时间对于你恐怕只有无用的意义,它并不能帮助你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你实现理想所需要的能力。
而王洪涛却在大学生涯中把握住了自己的光阴,用勤奋和好学,给自己的大学时光添上了最美妙的一笔。GPA达3.8,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甲等奖学金、两次水质专项奖学金,两次“武汉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推免考核中以专业第二的成绩保送武大研究生。
提起王洪涛,大多数同学脑海中首先涌现出来“学霸”这两个字。同为大一新生助理班主任的王可同学说到:“他几乎从来不翘课,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大一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办事非常可靠非常有效率。现在大四基本上天天都泡在实验室,真的很了不起。”这些,无一不反映出了他在大学过程中的好学与勤奋。在学习的同时,他也参加了许多学生工作,问及如何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当很多事情堆在一起的时候,首先冷静面对,然后对所有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着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排序,最后采取有效率的方式一件一件地办。”
负责为己任
《礼记》中记载“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是家境的困苦磨砺了他的品性,锤炼了他的意念,让他能够在各级学生组织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院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三时担任水质班班长,所在班级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此外,在“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的创建活动”中,所在团支部成为武汉大学唯一一个入选并成功获得“全国高校示范团支部”荣誉称号的院系班集体。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时,支部在每位优秀的成员的努力下不断进步,在先进、优秀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不断成长为一个强大的集体。支部在党建、思想教育、学习等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在年度考核中,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带领动机院本科生第五党支部获得“武汉大学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为其他党支部和学生工作组织树立了榜样。
在大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一职时,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是他对工作的基本要求。自强上进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让他获得本年度“动机院优秀班级干部”的荣誉称号。
自强自立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责任。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算成功,一个集体的成功才是成功。作为班长,他更是积极联系导师为班上同学争取科研项目,班级同学分成各学习科研小组,班级学习科研氛围浓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近10篇论文,5人获国际级荣誉,2人获国家级表彰,6人获省部级荣誉,全班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80%,班级9人被保送研究生,而他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出色的班级建设工作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让他时隔两年后再一次获得“动机院优秀班级干部”荣誉称号。他用不屈服于命运的信念与扎实的能力让所有人最终认可,大四学年度他成功当选动机院毕业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团总支书记,同时还担任2016级大一新生能动类六班的助理班主任,继续用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面貌感染新一届的武大学子。
对于为什么担任助理班主任和毕委会副主任这一职务,他说:“我可以用我大一时盲目处事的经验告诉学弟妹完成某一件事的价值,让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有更多的捷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想用与大一新生同等的学生身份,用不一样的引导方式帮助学弟学妹走出盲区。当然,我时刻不忘我是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帮助班主任老师完成引导同学们思想并帮助同学们学习的工作职责。对于毕委会副主任,我可以从为老师完成每一份繁琐的任务中懂得工作的艰辛,毕委会的各项工作,不仅让我帮助了别人,同时提升了我的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拓新应如是
学习工作之余,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他在电化学领域强烈的科研兴趣,他广泛地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对学习过程中迸发的小想法进行尝试和探究。在2016年3月他成功申报一项名为“蒽醌-聚酰亚胺类有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科研项目并在其中担任队长。目前,他作为学生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期刊ISSN号:2050-7488)发表一篇SCI论文《Poly(anthraquinonyl imide) as a high capacity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 for Na-ion batteries》,影响因子达8.262,并在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作为学生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聚蒽醌-酰亚胺:一类新型高容量钠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两篇论文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无机正极材料合成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等技术及资源瓶颈,采用资源广泛、环境友好、价格低廉、且具有较高比能量和比容量的有机聚合物(蒽醌-聚酰亚胺)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合成并系统研究该类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作为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为建立更加廉价高效的绿色二次电池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为能源储存研究工作尽到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2016年8月,他组队代表学校首次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面对毫无参赛经验的境地,他主动揽下了设计中最难最重的部分,做模拟,写材料,制作海报、宣传单,完全沉浸在设计工作中,通过自学各种专业软件和教材,最终凭借“一种基于FLUNT软件的淋浴“废水”回流控温装置”的详细设计方案,获得节能减排科技竞赛全国二等奖。作品中所体现的创新性和环保性思考,引起了参赛师生浓厚的兴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向外校展现了武大学子的专业水平和良好风貌。
如此多的经历与实践,造就了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在这四年,令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如何与人交往。洛克菲勒曾说过“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他说:“如今的自己,忙碌于学生组织中,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义。生活本就不属于一个人,社会也是基于社交之上,学生工作也并非一个人就能做好。在学生组织及同学之间,少不了沟通与合作,少不了联谊与交流。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不会正确的与人交流合作,我想,这会是一个参与学生工作的人的最大的悲哀与致命的弱点。”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期望,他仍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好好学习,把学习搞好才是一切的根本。高尔基在《母亲》中写道:“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