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创业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科学研究

“风电三峡”风生水起

分类:院内新闻 作者:xyq 来源: 时间:2008-10-30 访问量:

张翼 发布时间: 2008-10-29 02:5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须臾不可或缺。但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价格高涨,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必然走向枯竭。节能减排战略因此应运而生。而节能的同时还要开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将之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可再生的新能源发展现状如何?本版将推出系列报道,对风电、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等进行深入报道。

碧蓝碧蓝的天空深邃无边,白色的风机塔伫立于天地间——这样洁净美丽的画面正在成为时下清洁能源的代表和化身。

9月26日,记者来到内蒙古赤峰市的塞罕坝。汽车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行驶,塞外的冽风阵阵吹来,车轮卷起的沙尘弥漫在空中。心中正在感叹这里的沉寂和苍凉,眼前忽然出现白色风电塔的影子,汽车向白色的风机阵驶去,风电塔的“身形”由小变大,数量越来越多,从十几台到上百台……密集的风机阵令全车的人都发出了惊叹。 风电,这个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为人们所追捧的清洁能源,正在赤峰,这个过去并不为人所特别关注的中国地级市“风”起来。风电资源:充满诱惑的数据和“家底” 在我国大兴安岭山系与阴山山系之间,有一个大风口,蒙古高原的风从这里呼啸南下,这里是大片大片的荒地、牧场,地广人稀。但在风电专家眼中,这里是真正的风水宝地。赤峰的风电宝库就在于此。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对赤峰近30年气象观测资源和现有的测风数据分析测算,赤峰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储量在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赛罕坝地区的风能储量在2000万千瓦以上。 从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看,发展风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气象部门统计,全区风能资源总储量为8.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5亿千瓦;全区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3-25米/秒的有效风速达到1347-7562小时,且风向稳定、连续性强、无破坏性台风和飓风,风能利用率高;内蒙古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沙漠、荒漠草原和干旱草原地区,人口稀少,风场建设不占农田、耕地,建设用地费用低廉。 在中国,内蒙古的情况是不是绝无仅有? 国家能源局的《2008年中国风电发展报告》告诉我们,我国风能资源的“家底”是充满诱惑力的:在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一线,由北向南近200公里宽的地带,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其风能资源储量为37亿千瓦,具有大规模开发风电的资源条件;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市)沿海一线,近海10公里宽的地带,风能资源储量2.3亿千瓦。 有这么丰厚的风能资源“家底”,难怪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充满激情地提出了建设“风电三峡”的战略构想。

世界风电发展简况

装机容量不断扩大 从1 996 年到2006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600万千瓦增加到7000万千瓦以上,增加了十倍多,年增长率超过20%。全球风电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比例从0.1%增加到0.7%以上。2007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约2000万千瓦,累计装机约9400万千瓦,远高于常规电源增长率。其中,德国、美国和西班牙风电发展较快,近十年来风电装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风电机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风电机组主要采用结构简单的定桨定速技术,效率较低,本世纪初效率较高的变桨变速双馈风电机组逐渐成为主流机型。另外,“直驱式”风电机组采用风轮直接驱动低速发电机结构,取消了传统的增速齿轮箱,降低了风电机组因齿轮箱引发的故障率,受到业界青睐,目前“直驱式”风电机组市场份额将近20%。近海风电逐步进入商业化开发

目前,近海风电已逐步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2007年底全球商业运营的近海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08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丹麦和英国,预计德国也将大规模开发近海风电。

风电之路:翻过了几道山又趟过了几道河 1000万千瓦级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三峡”,却没有三峡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消耗水资源。“风电三峡”的构想十分诱人。 在多年从事风电推广的赤峰市发改委主任张文树看来,风电的发展离不开三个重要条件:首先是风电资源;其次是风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不断降低;第三是国家的鼓励政策。 我国并网风电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初期,风电项目不仅规模小,装机容量不足1万千瓦,而且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建设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到200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45万千瓦,最大投运机组为600千瓦。 风电的建设成本高于常规发电是公认的事实。以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为例,每千瓦装机的平均成本是4000元,而风电每千瓦的平均成本是9000 元至10000 元。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或是政策虽有或不能落实,风电完全靠自身竞争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生存的。所以,一段时间以来,虽然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加快发展风电,我国风电发展的潜力也吸引了无数外国投资者的目光,外国风电设备商更是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但风电却因为无利可图而叫好不叫座。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投资者跑马圈地,为了各种目的争取风电项目,拿到项目却迟迟不开工的现象。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农村电力处调研员梁志鹏博士说,200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了风电特许权项目建设,以上网电价和风电设备本地化率为条件,采取招标方式选择风电建设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5批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活动,确定了风电建设规模约1000万千瓦。 2006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一系列扶持风电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张文树说:““赤峰风电‘风’起来也就是这两年多的事。从2006年开始,赤峰风电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大唐、中国国电等多家电力集团相继进入赤峰开发风电,当年全市新增风电装机25万千瓦,并且实现了当年全部并网发电。到目前,全市风电装机80万千瓦,到今年年底全市风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00万千瓦。” 赤峰是我国风电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2006年以来,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尤其是2007年,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国内电煤价格大涨且供应紧张,环保排放标准使火电企业成本上升,传统火电的价格优势日益缩小,不需要任何原料又能充分体现企业绿色形象的风电可谓春风得意。 到2007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已建成风电场152个,总装机容量603万千瓦,其中仅2007年就新增装机336万千瓦,超过了历年总和。2007年风电上网电量53亿千瓦时,按照每户每年用电量1500千瓦时计算,2007年我国风电提供的清洁电量可满足一个拥有35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居民用电量。

图为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力发电场。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不仅是北京绿色风电的主供应地,也是美丽的天然优质牧场。新华社记者刘抗美摄

风电未来: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如何成真 新疆达坂城的风电场,是许多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风机阵壮观和美丽的地方,那是我国第一家风电场。“百里风场”的丰厚风电资源使新疆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领跑者。但2007年风电在全国提速以来,却很少听到新疆风电建设振奋人心的重大消息。原因何在? 梁志鹏博士告诉记者,如果不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风电的容量只能占整个电网的5%—10%,否则电网将面临不稳定性的危险。新疆的风电装机目前已达到50万千瓦,占到整个新疆电网总装机的10%,已到极限,如果不解决风电送出问题,短期内难有大的发展。 新疆风电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大型风电基地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于风电的诸多“利”,张国宝看得十分清楚,对于风电发展面临的制约他也很了解:“风电不是优质电。因为何时刮风,何时风大何时风小,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而且风电场多处于偏僻地区,远离负荷中心,电网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电网接收风电。” 相对于火电的稳定和较强的可控性,风电的波动性是时刻可能发生的,对电网的调度是一个挑战。 到今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1000万千瓦,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要求以及风电发展现状,到2010年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千瓦。《2008年中国风电发展报告》预言,到2020年末,全国风电开发建设规模有望达到1亿千瓦。 梁志鹏说,今年张北地区将建成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河北、内蒙古、江苏沿海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也已相继展开。 我国风能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资源分布与电力市场不均衡制约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为加大风电建设规模,必须依托风能资源丰富区,以“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国家能源局提出,按照新疆和甘肃的风电融入西北电网,内蒙古西部和河北的风电融入华北电网,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融入东北电网,东部沿海及近海风电融入华东电网进行规划和建设。 实现“风电三峡”的发展目标,需要国家在投资、税收和技术研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鼓励。另外,国家能源局还将协调国家电网公司,在做好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能力研究和大型风电基地输电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好风电场送出工程建设,为全国风电大规模发展提供上网服务。 梁志鹏还透露,国家能源局将促成国家电网公司、国家气象局和风电场三方联手研发自动化风力采集系统,加强风力发电能力的预测,克服风电出力不可测性的难题,为风电大规模发展打好科研基础。 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构成图